首页>滚动 > >正文

借林生金_快消息

运河牡丹园提供星空泡泡屋等娱乐设施,让游客一边露营一边享受风景。记者 唐建/摄

本报记者 王军志

刚刚从燕山山脉引进的鸡头黄精、苍术、射干等中药材,种植到了于家务乡枣林村平原生态林养护地块内;占地面积达565亩的运河牡丹园今年首次开园迎客,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620人……自2021年开始,城市副中心在潞城镇、漷县镇、于家务乡等乡镇开展林下经济试点,依托集体林场成熟的生产管理经验,摸索林下经济健康发展模式。截至目前,全区发展林下经济总面积约5593.4亩,其中林下种植面积4219.4亩,林游面积1374亩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林花:景美又增收

今年4月,运河牡丹园首次开园迎客,园内种植有12万株牡丹和20万株芍药,从颜色区分来说有红、白、黄、黑、粉、紫等9种色系,种植有首案红等51个品种的牡丹花。“五一”小长假就吸引了许多游客赏花游玩,成为城市副中心乃至通武廊地区的亮丽名片。

“运河牡丹园整体规划与镇上的绿色农业发展相融合,七分林、二分花、半分阳光、半分活动。”漷县林场场长张大维介绍,该林场除了发展林下经济外,还建立了科普园区和拓展园区,提供星空泡泡屋、共享帐篷、游园小火车、沙坑、跷跷板等娱乐设施,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,搭配露营、骑行、徒步等活动内容,实现一边露营一边享受风景。

目前,该林场已累计完成投资1050万元,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620人。“我们林场可为周边的市民群众提供康养、度假、研学、团建等服务,依托平原造林基底,开发‘森林+’项目,以牡丹为媒,启动漷县文化健康产业特色小镇的建设,增加玫瑰、月季、绣球、菊花主题并延长花期,保持全年四季的旅游康养,打造成为集森林旅游、森林康养、森林文化教育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林场。”张大维表示。

无独有偶,于家务林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,种植牡丹、芍药、落新妇、八宝景天、月季、绣球等花卉,增加土地的附加值和林地的经济收入,带动更多周边村民就地务工就业。“我们充分利用国槐乡土树种的遮阳作用,在树下种牡丹、芍药、月季等植物,能最大限度延长花期,花开时节,吸引了周边的游客前来赏花,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。”该林场副场长赵丽芳说。

除此之外,于家务林场还充分利用温室大棚提高花苗质量、加速花苗生长、缩短育苗周期的特性,在大棚进行花苗的培育,用于村头片林及其他地块景观的提升,既提升了景观效果,又节省了成本。截至目前,于家务林场林下经济面积已达400余亩,惠及附近村民80余人就业,带动农民年均增收近5万元。

林药:生态“聚宝盆”

除了万紫千红的林花,森林中还“藏”着不少宝贝。

“芍药种植周期一般在3年至5年左右,它对种植技术要求不高,但产量高、效益好。”潞城林场养护工人张师傅介绍,“可别小看这芍药花,它全身上下都是宝。芍药的根鲜脆多汁,可药用,有养血柔肝的功效,芍药的种子可炼油,具有降血脂、降血压的功效。此外,芍药极具观赏价值,是一种既能药用,又能供观赏的经济植物,很受中药材市场青睐。”

今年4月份,潞城林场的药艺公园被评为“通州区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”。“该林场药艺公园已累计种植白芍药、赤芍药230余亩,这些芍药花均分布在生态林下,最大限度利用了土地资源,激发了平原生态林活力,将平原生态林变为农民增收的‘聚宝盆’。”潞城林场相关负责人岳天敬介绍,除了200余亩的芍药种植地外,林场还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及空间特点,设置60个可移动帐篷营位,以轻野露营为切入点,实现林下经济多元化、立体化发展。该林场还计划打造森林康养基地,把传播中医药文化、观赏中医药景观同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,探索“森林+旅游”新模式,把药艺公园打造成集中医药养生、休闲度假、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森林康养基地。“未来,我们林场将继续探索‘林业生态+林下经济’模式,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和生态保障。”岳天敬说。

除了林花和林药,城市副中心依托森林环境优势,聚焦产业发展,创新增收渠道,积极推动林菌、林草、林菜、林粮等种植。利用林下空间与局部小气候,选择适合当地的真菌菌种与菌株,先后种植了猴头菇、木耳等菌类植物;在“林草”选用上本着可用于绿化、观赏的耐寒草类植物的原则,种植麦冬草、丹麦草苔草、鼠尾草、矾根等;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院合作引进了观赏高粱等新品种,并根据不同季节选择种植时令蔬菜,陆续种植了大蒜、洋葱、生菜、娃娃菜、韭菜、辣椒、芦笋、秋葵、萝卜、白菜等季节性时蔬。

标签:

相关阅读